《蔬菜栽培学》是为了更好地适应新形势下园艺专业或蔬菜专业人才培养需要而编写的,也是国家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04-13项目的研究成果。
《微生物学(中英文版)》作为微生物学教科书,本教材系统介绍了主要类群微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代谢、生长繁殖和遗传变异等。在此基础上还对微生物生态、微生物与生物地球化学及微生物与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做了介绍。本教材是国内同类教材的首次中英文版,对微生物学课程的中英文双语教学将有很好的帮助。
由矿物风化或有机物质分解释放出的,以及来自其他途径的水溶态微量元素,在土壤中均不可避免地要与土壤胶体接触而被吸附和解吸。Cu2+、Zn2+等阳离子的交换吸附服从质量作用定律,吸附与解吸处于动态平衡状态。土壤胶体对不同离子的亲和力不同,因此吸附有一定的选择性,这主要决定于离子种类和胶体表面特性。
微生物转化土壤有机质的过程是土壤有机质转化的最重要的,最积极的进程。微生物对不含氮的有机物生转化:不含氮的有机物主要指碳水化合物,主要包括糖类、纤维素、半纤维素、脂肪、木素等、简单糖类容易分解,而多糖类则较难分解;淀粉、半纤维素、纤维素、脂肪等分解缓慢,木素最难分解,但在表性细菌的作用下可缓慢分解。
有机肥和生物有机肥都是经过加菌、发酵、除臭而成,都能增加土壤有机质,提高产量,提高品质的作用,都能缓慢释放养分,同时又以离子形式、氨基酸形式供给作物,减少化肥在转化过程中能量的消耗,直接参与了植物细胞的合成,植物生长快,干物质积累多,品质好的特点。
底肥要9月上旬施入,这个时期施入底肥后既能保障花芽分化用肥,又能树体吸收足够的营养过冬并完成次年营养的供给。初花肥要在或开放前施入,以确保樱桃花的健壮。硬核期施肥应该在硬核期前进行施肥,膨果肥在硬核期过后果实上色期施入。采果肥应在果实采收后立即施入。
根系生长适宜的地温是15~25℃,最适宜的地温是20~25℃,保持5℃的温差。地温越是稳定、温差越小,根系生长越好。25℃是根长得既快又壮,达到30℃时根生长速度最快、但是细弱。低于12℃、高于30℃,都会造成根系生长不良。如果温度低于15℃,根系生长速度放缓,同时地上产量也会降低。低于12℃就会出现根毛脱落。温度在10~12℃会出现只长秧子不长果。高于30℃,根尖会出现褐变乃至死亡。
首先说一下番茄转色的本质。番茄转色是因为番茄通过自身代谢将果实中的叶绿素适当分解并合成番茄红素。既然是生物代谢反应,那么肯定就有适合反应的条件。首先,番茄红素合成的最佳温度为19℃-24℃,棚温低于14℃或高于32℃均会影响番茄红素的正常产生。
本书是研究花卉的生物学及生态学特征分类,繁殖栽培管理及园艺应用的学科,达到美化绿化环境可获得高经济效益。
全书以微生物的形态构造、生理代谢、遗传变异、生态特性和进化分类五大生物学规律为主线,从细胞、分子和群体水平上,分10章全面、系统地讲清概念、阐明规律、充实知识、联系实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