豌豆的干豌豆子叶中所含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和矿质营养分别占籽粒中这些营养成分总量的96%、77%、89%。由于豌豆豌豆味甘、性平,归脾、胃经,故具有益中气、止泻痢、调营卫、利小便、消痈肿、解乳石毒之功效。对脚气、痈肿、乳汁不通、脾胃不适、呃逆呕吐、心腹胀痛、口渴泄痢等病症,有一定的食疗作用。而且青豌豆和食荚豌豆含丰富的维生素C,可有效预防牙龈出血,并可预防感冒。
扁豆含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膳食纤维、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B2、钙、磷、锌等多种营养成分,其中蛋白质含量是青椒、西红柿、黄瓜的1-4倍;扁豆叶含胡萝卜素和叶黄素等,味辛甘、性平、有小毒,可治吐泻转筋、疮毒、跌打创伤。扁豆衣健脾、化湿。扁豆根可治便血、痔漏、淋病。扁豆还有避孕作用;扁豆的新鲜茎叶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是家畜的优良饲料,豆秸亦可晒干作饲料。
苦瓜果实中含有各种营养物质。每百克食用部分含有蛋白质0.9克、脂肪0.2克、糖类3.2克、纤维素1.1克、胡萝卜素0.08毫克、维生素B10.07毫克、维生素B20.04毫克、维生素C84毫克,是瓜类蔬菜中含维生素C最高的一种,在蔬菜中仅次于辣椒。在医药上有增进食欲、明目、助消化、清凉解毒、利尿和治疗犊尿病等疗效,并且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包括清热解毒、美颜嫩肤、降血糖、养颜滋肝、消炎退热等效果。
丝瓜果实为夏季蔬菜,成熟时里面的网状纤维称丝瓜络,可代替海绵用作洗刷灶具及家具;还可供药用,有清凉、利尿、活血、通经、解毒的效果。丝瓜中含防止皮肤老化的B族维生素,增白皮肤的维生素C等成分,能保护皮肤、消除斑块,使皮肤洁白、细嫩,是不可多得的美容佳品,故丝瓜汁“美人水”之称,中国南、北各地普遍栽培。也广泛栽培于世界温带、热带地区。云南南部有野生,但果较短小。
冬瓜起源于中国和东印度,广泛分布于亚洲的热带、亚热带及温带地区。中国从秦汉时的《神农本草经》就有栽培记载,公元3世纪初张揖撰《广雅·释草》也有冬瓜的记载。《齐民要术》中记述了冬瓜的栽培及酱渍方法。16世纪印度有冬瓜记载,截止到1988年已遍及全印度。日本在9世纪已有记录。欧洲于16世纪开始栽培,19世纪由法国传入美国。20世纪70年代以后由中国传入非洲,截止到1988年冬瓜栽培仍以中国、东南亚和印度等地为主,冬瓜果实除作蔬菜外,也可浸渍为各种糖果;果皮和种子药用,有消炎、利尿、消肿的功效。
南瓜的果实作肴馔,亦可代粮食。全株各部又供药用,种子含南瓜子氨基酸,有清热除湿、驱虫的功效,对血吸虫有控制和杀灭的作用,藤有清热的作用,瓜蒂有安胎的功效,根治牙痛。南瓜内含有维生素和果胶,果胶有很好的吸附性,能黏结和消除体内细菌毒素和其他有害物质,如重金属中的铅、汞和放射性元素,起到解毒作用,并且保护胃黏膜,帮助消化以及消除胃癌物质。
黄瓜在中国各地普遍栽培,且许多地区均有温室或塑料大棚栽培;现广泛种植于温带和热带地区。黄瓜为中国各地夏季主要菜蔬之一。黄瓜味甘,甜、性凉、苦、无毒,入脾、胃、大肠;具有除热,利水利尿,清热解毒的功效;主治烦渴,咽喉肿痛,火眼,火烫伤。还有减肥功效。黄瓜富含蛋白质、糖类、维生素B2、维生素C、维生素E、胡萝卜素、尼克酸、钙、磷、铁等营养成分。
番茄起源中心是南美洲的安第斯山地带。在秘鲁、厄瓜多尔、玻利维亚等地仍有大面积野生种的分布。中国栽培的番茄从欧洲或东南亚传入。由于番茄果实有特殊味道,当时仅作观赏栽培。到20世纪初,城市郊区始有栽培食用。中国栽培番茄是从50年代初迅速发展,成为主要果菜之一。番茄的果实营养丰富,具特殊风味。可以生食、煮食、加工番茄酱、汁或整果罐藏。番茄有生津止渴、健胃消食、清热消暑、补肾利尿等功能,可治热病伤津口渴、食欲不振、暑热内盛等病症。它有显著止血、降压、降低胆固醇作用,对治疗血友病和癞皮病有特殊功效。
辣椒为重要的蔬菜和调味品,种子油可食用、果亦有驱虫和发汗之药效。每百克辣椒维生素C含量高达198毫克,居蔬菜之首位。维生素B、胡萝卜素以及钙、铁等矿物质含量亦较丰富。辣味品因其具有杀菌、防腐、调味、营养、驱寒等功能,为人类防病、治病、改良基因、促进人类进化起到了积极作用。因此,在你的日常菜谱中加入一点辣椒,对身体的健康大有益处。
茄原产亚洲热带,在全世界都有分布,以亚洲栽培最多,欧洲次之。中国各地均有栽培,为夏季主要蔬菜之一,茄喜高温,对光照时间强度要求都较高,适于在富含有机质、保水保肥能力强的土壤中栽培。果可供蔬食。根、茎、叶入药,为收敛剂,有利尿之效,叶也可以作麻醉剂。种子为消肿药,也用为刺激剂,但容易引起胃弱及便秘,果生食可解食菌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