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德德沐农业文库共享网 (下载更清晰,上传赚农币,请收藏本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精选文章 > 番茄病毒病之褐色皱纹果病毒(ToBRFV)的识别与防治
番茄病毒病之褐色皱纹果病毒(ToBRFV)的识别与防治
编辑:叁柒 类别:蔬菜 浏览量:59 发布日期:2025-09-22

番茄病毒病之褐色皱纹果病毒(ToBRFV)的识别与防治

番茄褐色皱纹果病毒(tomato brown rugose fruit virus,ToBRFV)是近年来全球范围内严重危害番茄生产的一种新兴病毒病害,该病毒于2014年在以色列番茄上首次被发现,随后迅速传至欧洲和美洲国家,2019年,该病毒首次在我国山东禹城地区被发现[1],随后,陕西、江苏、云南、河北、河南、安徽、广东、辽宁等地相继发现该病毒[2-3]。 ToBRFV的传播速度较快,一旦暴发,将对番茄生产造成严重影响,目前已被世界多国列为检疫性有害生物。

一、病原体

番茄褐色皱纹果病毒(ToBRFV),是一种正单链RNA病毒,属于帚状病毒科(Virgaviridae)烟草花叶病毒属(Tobamovirus),其稳定性极强,病毒颗粒可以在植物残体、土壤、工具表面存活数月甚至数年而不失活,而且该病毒能够突破番茄中常见的抗烟草花叶病毒(TMV)和抗番茄花叶病毒(ToMV)的基因(如Tm-1, Tm-2, Tm-2²)[4],这使得许多原本抗病的商业品种变得感病。

ToBRFV的寄主较为广泛,目前已经发现ToBRFV可以侵染茄科、葫芦科、苋科、夹竹桃科、菊科、椴科、婆婆纳科、马齿苋科、锦葵科、酢浆草科、藜科、石竹科、旋花科植物[5]。

二、危害与识别

ToBRFV对番茄的整个生育期均可造成危害,严重影响植株生长、果实产量和品质,其主要症状包括:

(1)叶片症状

番茄褐色皱纹果病毒1.jpg

嫩叶和顶芽上可能出现花叶、轻微花叶、无症状或者叶片扭曲、皱缩、狭窄(蕨叶状);叶脉发黄,出现类似于烟草花叶病毒的症状,严重时植株整体矮化,发育停滞。

(2)花和果实症状


花序梗、花萼和叶柄上偶有坏死性病变以及茎纵向坏死。

番茄褐色皱纹果病毒2.png

果柄和萼片褐色坏死;果实变小、数量减少或者不能坐果;果实不规则变色,颜色变浅、变绿或者不能转色出现黄色斑点,

表皮变褐或者有酱油色、黄色斑块(黄色斑块会发展为褐色病变,最终导致果实坏死),并伴有粗糙的皱纹和凹凸不平的典型症状,严重时果实畸形。变小,使得商品性大幅度下降或丧失商品性。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番茄褐皱病症状的严重程度因品种、病毒株系、环境条件和感染时期而异,有时易与其他病毒病混淆,需通过实验室检测(如ELISA、RT-PCR)进行确诊[6]。

三、传播途径

ToBRFV 非常稳定,可附着在种子表面甚至侵入种皮内部,能够种子内长时间存活数年,传播性较强,这也是其进行远距离传播和病害初侵染的重要来源。而另一个主要的传播方式是机械传播,任何与之接触的事物都可能成为其传播媒介,如在嫁接、田间定植、打杈、整枝、绑蔓、吊秧、打药、采收等活动过程中,工人的手、衣服、鞋子、工具(绳索、托盘、运输材料等)、设备、循环水等(水培番茄)都能成为该病毒的传播工具。另外,熊蜂、鸟类等昆虫动物也是其传播的主要途径之一。
四、发病因素

ToBRFV的发病和流行不是一个单一因素造成的,而是病原、寄主和环境三者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其发病因素可分为内在基础因素和外在诱发因素两大类。

(1)内在基础因素

种苗中携带的病毒,是病害发生的导火索。ToBRFV必须通过某种途径被引入到田间或温室。而带毒的种子是最重要、最隐蔽的远距离传播初侵染源。此外,感染的幼苗、被污染的土壤、工具或人员都可能成为“零号病人”。

感病寄主的存在,则是病害发生的根本前提,这与植株的品种抗性息息相关,而ToBRFV最危险的特征就在于它能够突破番茄中常见的抗病毒基因(如Tm-1, Tm-2, Tm-2²)。这意味着全球范围内大量商业番茄品种原本对烟草花叶病毒属(如ToMV)具有抗性,但对ToBRFV却高度感病,为病毒提供了大量可侵染的“温床”。除此之外,ToBRFV本身具有极高的环境稳定性(在干枯病叶中可存活数年)和极高的侵染性(极低的病毒浓度即可成功侵染),这使其一旦存在,就很难被彻底清除。

(2)外在诱发因素

不当的农事操作和薄弱的卫生消毒意识,是加剧病害爆发的“助燃剂”。几乎所有农事操作都是高效的传播途径。整枝、打杈、摘叶、绑蔓、采收等过程中,操作者的手、工具会沾染病毒汁液,并在健康植株上造成微伤口,完成病毒的机械传播。操作越频繁,传播速度越快。这就要求工人具有一定卫生消毒意识,在工作前后要对工具、设备(如剪刀、刀具、拖拉机、育苗盘)进行严格消毒。操作人员要及时更换工作服和鞋履,切忌不可在不同温室或区域间随意走动。同时对于病株要做到及时识别和清除。

五、防治措施

目前全球范围内对ToBRFV尚无有效的化学治疗方法,防治必须采取“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策略。

(1)控制病毒初侵染源,不从疫区调运种子、种苗和果实。ToBRFV 可通过种子/种苗传播,对种子/种苗进行检疫,防止 ToBRFV 通过种子/种苗快速扩展。

(2)种子处理:用10%磷酸三钠溶液浸泡20分钟,或用热处理方法(70℃干热处理3天以上)可有效降低种子带毒率,但不能保证100%有效。

(3)加强田间卫生管理,确保工作人员进入温室或田间前,更换专用工作服和鞋子,用消毒液洗手,对剪刀、刀具、绑蔓机等所有工具,在操作前后以及在不同区域或植株间操作时,用消毒剂(如10%漂白水、2%氢氧化钠、10%磷酸三钠、商品化病毒消毒剂)彻底浸泡消毒,并且定期对育苗盘、灌溉系统、工作台、车辆等进行清洗和消毒。

(4)田间发现疑似症状的植株,应立即清除其周围1.5 m范围内的植株,去除田间、路边杂草,切断病毒田间循环侵染。

(5)适当与非茄科作物(如禾本科作物)进行2-3年轮作,减少土壤中的病毒残留。

总结

番茄褐色皱纹果病毒(ToBRFV)是一种毁灭性病毒,其防治极具挑战性。成功的防控依赖于一套结合了严格检疫、无毒种苗、极致卫生管理和农业措施的综合管理体系。对于种植者而言,提高警惕意识和严格执行卫生规程是保护作物免受侵害的第一道也是最重要的一道防线。

参考文献

[1]YAN Z Y, MA H Y, HAN S L, et al. First report of Tomato

brown rugose fruit virus infecting tomato in China[J]. Plant Dis‐ease, 2019, 103(11):2973.

[2]高文征,范丽娜,李晓东,等. 北京、山东、陕西部分地区番茄褐色皱纹果病毒的检测及同源性分析[J]. 中国蔬菜, 2021(4): 48-52.

[3] 王少骅,陈利达,石延霞,等. 番茄褐色皱纹果病毒分子检测与鉴定[J]. 中国蔬菜, 2023(6): 34-40.

[4] Luria N, Smith E, Reingold V, Bekelman I, et al. A new Israeli Tobamovirus isolate infects tomato plants harboring Tm-22 resistance genes. PLoS ONE, 2017, 12(1):e0 170429.

[5] 韦建明,黄鑫,李云洲,等. 番茄褐色皱纹果病毒(ToBRFV)研究进展[J]. 园艺学报, 2024, 51(2): 439-452.

[6] 向伟勇. 番茄褐色皱纹果病毒对中国番茄产业的潜在威胁及预防措施[J]. 湖北农业科学, 2021, 60(S2): 247-251.

网站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的资讯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德德沐农业”的立场或观点。出于为网友提供更多资讯为目的,本网站所发布的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来自于网络。文章及图片内容若涉及到版权著作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德德沐农业”取得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联系方式:发送邮箱到dedemu@139.com邮箱或与网站客服联系。

相关推荐

悬赏问答

标题:

类别:

问题描述:

图片上传:

选择图片

悬赏农币数:

微信扫描二维码进行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