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土栽培草莓种植技术
一、草莓种植品种的选择
1.温室的类型和环境控制力
在选择草莓品种时,要将外部的气候条件和温室内部的可控条件作为筛选条件,匹配不同品种草莓的生物学特性,最终实现高产、优质和高效益的目标。
比如在普通的日光温室/塑料大棚中,温室内对环境的控制能力较弱,冬季保温性一般且夏季降温困难,这就需要我们选择抗逆性更好的、对光周期和低温需求量不敏感、抗病性更好的粗放型草莓品种;而在玻璃温室中,由于其对内部的环境控制能力较强,可以精准控制光、温、水、气、热等环境指标,实现全年化生产,我们就可以选择高产、优质、货架期长的主流商业品种。
温室的冬季补光能力对应草莓品种对光照的敏感性程度,而加温能力决定能否进行越冬栽培,会影响草莓的花期和果期;降温/通风能力会影响草莓越夏栽培中的花粉活性,关系果实品质,而二氧化碳的补充能力会更多的影响果实的产量和品质,尤其是对高产品种更为明显。
2.外部气候环境
外部的气候环境主要包括:地区所处气候带(温度)、光照条件和湿度条件。
在北方的寒冷地区,由于冬季较为严寒,如栽培草莓需要越冬,则适合选择休眠深、抗寒性强的品种,或者需要春提前、秋延后栽培的可以选择需冷量适中的品种,如甜查理、红颜、白雪公主等。
而在南方地区,由于冬季温暖,夏季高温高湿,在草莓品种上我们可以选择需冷量低、耐湿热、抗病(炭疽、灰霉病、白粉病)的品种,一般以四季草莓的表现最为良好,如章姬、淡雪、桃熏、蒙特瑞等。
3.品种特性
休眠性和需冷量:一季草莓(短日照)如红颜、章姬等,需要一定的低温和短日照条件来打破休眠,进行花芽分化。适合在有明显冬季的地区进行促早栽培。对于四季草莓来说,如蒙特瑞、阿尔比等品种,几乎不受日照长短影响,可连续开花结果,很适合气候温暖,冬季需冷量不足的地区,或者现代化温室全年生产。
4.果实特性
风味/糖度:红颜(甜酸浓郁)、香野(香气极浓)、隋珠(早熟高糖);
硬度/货架期:甜查理(极硬,耐运输)、法兰地(硬质高产)
果型/外观:章姬(长圆锥形),白雪公主
产量:圣诞红(高产)、蒙特瑞(中高产)
5.抗病性
炭疽病:主要为南方育苗的毁灭性病害,主要的抗病品种有宁玉、妙香七号;
白粉病:温室常见病害,隋珠、圣诞红的抗病性较高
灰霉病:所有品种都易感染,需要严格控制温湿度和通风时间
三、草莓的对外界环境的要求
1.温度和湿度
温度是影响草莓生长发育的最关键因素,且在不同的生长阶段其对温度的需要也不同;
草莓对湿度要求常态下是相对湿度70%-80%,开花期除外,因为过高的湿度会影响授粉效果,所以一般将湿度控制在50%-60%;
2.光照
草莓是喜光植物,充足的光照有利于植株健壮,叶色浓绿、花芽分化良好、果实甜且着色好,光弱时,叶柄细长、叶片薄、果小味酸。对于短日照草莓品种来说,花芽分化需要短日照(<12 h)和低温条件;而对于日中性植物,其花芽分化完全不受光照时间的影响;在光质要求方面,蓝光会促进植株健壮,红光促进开花结果。
以下是草莓各生育期对光照需求的详细指南,基于光合光子通量密度(PPFD,单位: μmol/m²/s)这一专业指标:
PS:PPFD和室外光照强度的换算
光合有效辐射(PAR)波段的能量与光子数的近似换算系数为:
1 μmol/m²/s (PPFD) ≈ 0.217 W/m² (PAR)
假设温室的遮阳网透光率为68.5%,顶部玻璃透光率为97%, 如果草莓冠层上方达到800μmol/m²/s,那么对应的外界光强应为:
800 μmol/m²/s * 0.217 W/m² (PAR) /μmol/m²/s / 68.5%/ 97% ≈ 245.8 W/m² (PAR)
考虑到在太阳的总辐射能量中,只有一部分是植物能用于光合作用的PAR波段(400-700nm)。这个比例通常在45%到50%之间。我们取一个常用值48%
245.8 W/m² (PAR) / 48%≈512 W/m² (PAR)
即外界达到此光照强度可以开启遮阳网,但在正常的生产操作中,一般是以800 W/m²为开关遮阳网的参考值;
3.水肥
草莓各生育期的灌溉策略和养分需求如下:
水肥用量估算
全年总灌水量:约500-700吨/亩;
全年总肥料量:大量元素水溶肥:约200-250公斤/亩
中微量元素肥料:约30-40公斤/亩
推荐灌溉进排比:晴天20%-40% 阴天15%以下
排液EC的安全区间:1.5-2.2 mS/cm,当草莓糖度较低时,可以考虑适当控水,提高排液EC。
下表为在惰性介质中(如珍珠岩、蛭石、椰糠等)草莓种植养分需求表。
三、草莓各生育期的园艺操作
缓苗期:遮阴、保湿、不修剪;
营养生长期:摘除老叶、病叶,要及时剪除植株底部开始发黄、老化或有病斑的叶子,减少盐分消耗和病原菌栖息地,保持4-5片健康的功能叶;摘除匍匐茎,一经发现匍匐茎立即摘除,因为匍匐茎会消耗植株大量养分,严重影响后续开花结果;(3)中耕松根。对于槽式基质栽培,打破板结、增加透气性;
开花坐果期:(1)疏花:当花序分离后,及时疏除高级次的花 ,每个花序保留4-6朵大小均匀、健壮的一级花和二级花;(2)授粉:如果温室内无自然风媒或虫媒,必须人工干预;(3)摘除老叶:继续摘除底部的老叶,改善植株下部通风透光条件;
果实膨大和采收期:(1)疏果:坐果后,如发现果穗上果量过多或出现畸形果,应及早疏除,每花序最终保留3-5个健壮果为宜;(2)摘除老叶:持续进行,确保果实能接受充足光照,并减少病虫害,但一次摘叶不宜过多,避免制造大伤口;(3)果实管理:将果实在垂落至栽培槽地面前,轻轻放在栽培槽边缘或专用果架上,使其能均匀见光且不被基质污染,防止烂果;(4)采收:坚持分批采收,通常在果实表面全红时于清晨或傍晚采收,采收时保留一段果柄,轻拿轻放;
四、草莓中常见的病虫害防治
1.白粉病
发病症状:叶片、花朵、果实表面出现白色粉状霉层,严重时叶片卷曲、果实畸形。
发生条件:湿度高(>70%)、光照弱、通风不良。
防治措施:①加强通风,降低湿度至50%-60%;定期清理老叶,增加植株间通透性;②喷施枯草芽孢杆菌、哈茨木霉菌溶液;或引入蚜虫蜂等天敌;③硫磺熏蒸器(每50-80㎡放置一台,每晚熏蒸2-4小时); ④施用露娜森(氟吡菌酰胺·肟菌酯)、健达(啶酰菌胺)、乙嘧酚磺酸酯,注意轮换用药。
2.灰霉病
发病症状:主要危害果实,初期产生水渍状小斑点,后迅速扩展,产生灰色霉层。
发生条件:低温高湿(湿度>90%)、植株伤口多。
防治措施:①降低湿度是关键。采用滴灌,避免浇湿植株;清晨短时通风排湿;加热使温室内温度高于露点温度,避免结露。
②及时疏花疏果,摘除老叶病果,并移出温室深埋;③喷施盾壳霉、木霉菌溶液;④施用腐霉利烟剂、嘧霉胺、啶酰菌胺,在花期和幼果期预防。
3.炭疽病
发病症状:危害叶片、匍匐茎和根茎部,产生黑色凹陷病斑,严重时整株萎蔫死亡。
发生条件:高温高湿、植株徒长。
防治措施:①避免过量施用氮肥;选用抗病品种(如‘甜查理’)。②喷施多抗霉素、中生菌素;③喷施苯醚甲环唑、咪鲜胺、吡唑醚菌酯,重点喷淋根茎部。
4.红蜘蛛
危害:吸食叶片汁液,导致叶片失绿、干枯,呈锈色状。
防治措施:①增加湿度(>60%),红蜘蛛繁殖受抑;②释放天敌加州新小绥螨或智利小植绥螨(每株植物释放1-2头,或每㎡50-60头),定期释放。③喷施联苯肼酯(爱卡螨)、乙螨唑,注意喷施叶片背面。
5.蓟马
危害:锉吸花朵、幼果,导致果实畸形、锈果。
防治措施①悬挂蓝色粘虫板(每亩20-30张),高度与植株冠层平齐;②释放天敌东亚小花蝽或斯氏钝绥螨;③喷施乙基多杀菌素(艾绿士)、噻虫嗪,重点喷花。
6.蚜虫
危害:吸食嫩叶汁液,传播病毒。
防治措施:①悬挂黄色粘虫板;在通风口覆盖防虫网(60目以上);②释放天敌异色瓢虫、蚜茧蜂;③喷施呋虫胺、氟啶虫酰胺。
7.粉虱
危害:吸食汁液,分泌蜜露诱发煤污病。
防治措施:①悬挂黄色粘虫板;设置防虫网(建议40-60目以上);②释放天敌丽蚜小蜂(每株植物0.2-0.5头,每周释放,连续3-4次);③喷施螺虫乙酯,内吸性强,对卵和若虫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