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疫霉根腐病是一种由大豆疫霉菌(Phytophthora sojae)传播的土传病害,感染地块减产30%~40%,敏感品种减产70%,严重时可能引起大豆的绝产,每年造成的损失超过10亿美元,是我国重要的大豆病害。1948年,大豆疫霉菌首次发现于美国东北部,随后在世界各地都有发现;1989年,我国东北黑龙江地区发现大豆疫霉菌,随后在全国各地陆续都有发现
柑橘黄龙病是一种柑橘类作物上的细菌性病害。柑橘黄龙病首次出现于20世纪的中国潮汕地区,目前我国有柑橘栽培的19个省、区已有11个遭受危害,受害面积占柑橘总栽培面积的80%以上,产量占总产量的85%左右。2004年左右,柑橘重要出口国巴西和美国也相继报道发现柑橘黄龙病,此病暴发后,美国柑橘面积已由世界第三降至目前第七位,可见柑橘黄龙病的危害程度。
根据我国农业农村部在3月7日发布的《2024年“虫口夺粮”保丰收行动方案》中,明确指出了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将在西南、华南、江南偏重至大发生,长江中下游、江淮、黄淮、西北、华北等晚播夏玉米区偏重发生。这种原产于美洲热带至亚热带的迁飞性害虫到底是如何成为中国玉米上的重要害虫,它有怎样的特征,我们又该如何防治呢?本文将从扩散历史,生理与生活史,防治方法等几个方面来为大家详细介绍。
植物体内矿物质元素有70多种,几乎包括自然界存在的所有元素。植物体内所含的灰分元素并不全部都是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有些元素可能是偶然被植物吸收的,甚至还能大量积累;但是,有些元素植物的吸收量虽然极微,然而却是植物生长不可缺少的营养元素。因此,植物体内的元素可分为必需元素和非必需元素。
本书主要概述了草坪的基础理论、建植、养护管理技术,及高尔夫球场草坪等各类草坪的详细建植养护内容。
讲解了无土栽培技术的发展概况,基础理论、操作技术、以及各类作物的栽培等内容。
植物化学保护学的核心是如何科学地使用农药,强调农药、有害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指导学生根据三者之间的关系理论合理使用农药。植物化学保护学是植物保护专业本科生的核心课程之一,也适合于从事农药生产、经营和管理的人员以及农药使用人员学习农药的基本原理和概念、农药主要品种性质和特点、农药的科学使用等相关知识。
《普通植物病理学》是一门研究植物病害发生原因、病原物和寄主之间的互作关系以及如何防治植物病害的科学,是植物保护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之一。本书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国家精品课程配套教材,也可供植物保护和植物检疫工作者巩固和提高专业知识。
第一阶段:开花坐果期,是萌芽、开花和坐果集中进行,氮磷营养需求高峰期,主要利用树体储存营养。 第二阶段:新梢旺长和果实膨大期,集中在1-2个月内,营养需求最多的时期,主要利用储存营养,后期部分利用当年生营养。 第三阶段:果实采收和花芽分化期,要及时通过施肥补充养分消耗,树体养分开始回流进入储藏阶段。 第四阶段:9月中旬到10月中旬,养分储藏的关键时期,要重视秋季施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