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里香又称:石辣椒、九秋香、九树香、七里香、千里香、万里香、过山香、黄金桂、山黄皮、千只眼、月橘。芸香科、九里香属常绿灌木,有时可长成小乔木样,株姿优美,枝叶秀丽,花香浓郁。根、茎、叶所含化学成分与千里香类同,产台湾、福建、广东、海南、广西五省区南部。常见于离海岸不远的平地、缓坡、小丘的灌木丛中。喜生于砂质土、向阳地方。南部地区多用作围篱材料,或作花圃及宾馆的点缀品,亦作盆景材料。
金银花因为刚开始的颜色是白色,慢慢变为黄色,所以被称为金银花。它生长的海拔是比较高的,常年气温比较低,所以种植的地方以山区为主,在恶劣的气候和地理环境种植金银花,我们需要了解它的生长特点,在种植技术方面我们也要改进,提高金银花的产量和保证金银花的质量。
金银花又名银花、忍冬花,属忍冬科植物,全国各地均有分布。其花是一种重要的中药材,在多地作为名贵药材栽培。园林绿化中它是一种很好的攀援植物,可满足多种绿化需要。金银花病虫害较多,防治工作不可忽视。
桂花又名木樨,为木樨科常绿乔木,在黄河以南和广东的西南地区大量露地种植。桂花属长日照植物, 喜在阳光充足、土层肥厚、排水良好的地方生长。土壤要微酸,pH值5.5~6.5;忌碱土,怕积水和煤烟。北方需盆栽,低温温室越冬,0℃左右的温度对盆栽的桂花不会有害。桂花是我国国内园林观赏价值很高的树种,常见的品种有金桂、银桂、丹桂和四季桂4种,其中以金桂的经济价值最高。
现在不少地区已经把桂花列为重点发展的经济树种,栽培规模越来越大,人们不仅重视其在园林绿化中的生态效益,同时还更注重其鲜花产量的经济效益。因此,对桂花病虫害的防治必须予以足够的重视。
大叶黄杨为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达5米;小枝近四棱形。叶片革质,表面有光泽,倒卵形或狭椭圆形,长3~6厘米,宽2~3厘米,顶端尖或钝,基部楔形,边缘有细锯齿;叶柄长约6~12毫米。花绿白色,4数,5~12朵排列成密集的聚伞花序,腋生。蒴果近球形,有4浅沟,直径约1厘米;种子棕色,假种皮桔红色。花期6~7月,果熟期9~10月。
1、移栽季节与桂花树的选择 移栽季节桂花移栽时间过早,气温高,蒸腾量大,根系易受损,吸收水分的能力被削弱,往往造成落叶甚至枯死。因大型桂花树大部分都是从南方移植过来,时间过晚又没有过渡阶段,不能适应北方气候,易冻死。即便成活也是几枝骨干枝条,枝叶稀疏,达不到工程要求的效果。 经过摸索,大桂花树在郑州地区最佳时间为11月中旬。此时气温开始下降,蒸腾量小,地温高,受伤根系的伤口愈合快。同时,根部能长出一部分毛细根,缓解养分吸收能力的欠缺,保证桂花树的顺利过冬。 桂花树选择要选择树形饱满、枝叶茂盛、无病虫害、容易起挖、吊运的桂花树。
又名杨梅炭疽病,属真菌性病害,凡杨梅产地几乎都有分布。为害叶片,进而使花芽和小枝枯死,严重影响树势和产量。 症状及发病规律: 开始在叶面上出现针尖大小的紫红色小点,以后逐渐扩大,呈园形或不规则形。病斑中央红褐色,边缘褐色或灰褐色,直径4—8毫米。后期病斑中央转变为浅红褐色或灰白色,上面散生黑色小粒点(病菌子囊孢子),多数病斑可联接成斑块,病叶最后干枯脱落。病菌以子囊果在病叶中越冬,5月中旬以后借雨水溅泼传播蔓延,8月中下旬出现新病斑,10月份病斑增多,10—11月份出现大量落叶。该病一年发生一次,无再次侵染。土壤贫瘠,缺少肥料,树势弱容易发病,排水不良的粘重土壤上的杨梅发病严重。
一、品种选择 品种选择时宜早、中、晚熟品种搭配种植,早熟品种可选择4月中下旬开始成熟的丁岙梅、水梅;中熟的品种可选择4月下旬开始成熟的荸荠种;晚熟品种可选择5月上中旬开始成熟的东魁、炭梅。 二、园地选择 (一)海拔条件 据石屏的种植经验,杨梅苗宜种植在海拔1300-1800米的缓坡山地。 (二)温度条件 杨梅苗生长的最适年平均温度一般在15-21℃,绝对最低温为-9℃,最高月平均气温不超过28℃。 (三)降雨与湿度 杨梅苗生长要求年降雨量1000毫米左右,年平均相对湿度70%以上。 (四)土壤条件 杨梅苗适宜在松软、排水良好、富含石砾的砂质红壤和黄壤上生长。土壤PH值在4.5-5.5之间,其上生长狼蕨、杜鹃、松、杉、毛竹、麻栎等植物。通过种植实践证明,阳岗石土壤上种植的杨梅苗能早挂果、早成熟、果味甜。 (五)坡向和风 杨梅苗应选择交通方便、有水源的山地坡地种植。对坡向要求不严,不论哪一个坡向都可种植。风太大的地区不宜种植,因为风太大,会影响授粉授精和产量,而且树体易被风损伤。 三、苗木种植
持续充足的水分对杨梅结瘤及根瘤的生长很重要,持续供给充足的水分,可大幅度地提高杨梅的根瘤固氮活性、结瘤量和枝叶生长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