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我国的《一类农作物病虫害名录(征求意见稿)》在农业农村部官网上公布,里面包含了16种对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有着重大威胁的农作物病虫害。 当然,这些病虫害也不是随随便便就能被列入名录,它们的破坏能力得到一定级别才可以。
根据《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条例》有关规定,针对近年农作物病虫害发生新形势、新变化、新威胁,为进一步加强农作物病虫害分类管理,农业农村部组织修订了《一类农作物病虫害名录》(2023年),2020年发布的《一类农作物病虫害名录》同时废止。
通过对马铃薯病、虫害介绍,快速进行防治。
作物在喷打农药后出现萎蔫、斑点、黄化、枯死、畸形、不育、生长异常等情况,这些统称为药害。同时,作物在发生病害还也会萎蔫、斑点、黄化、枯死、畸形、不育、生长异常等情况,不过这些都属于病害。很多时候,作物发生药害和作物发生病害的症状非常相似,对此很多农民因为容易把二者混淆分辨不清,从而出现了错把病害当药害区防治或者错把药害当病害防治的问题。那么,作物上的药害和病害应该如何正确区分呢?药害与病害在症状方面有哪些区别性特点呢?
镁是构成植物体内叶绿素的主要成分之一,与植物的光合作用有关。镁离子能激发与碳水化合物代谢有关的葡萄糖激酶、果糖激酶和磷酸葡萄糖变位酶的活性,促进DNA的合成和加速脂肪酸的合成。
硫是对植物生长非常有益的元素。它在植物代谢中具有多种作用,特别是在氨基酸蛋白质的形成中,对作物蛋白质、油脂、维生素和葡萄糖的合成有较大影响。
磷是植物体内重要化合物的组分,构成核酸、核蛋白、磷脂、植素(环己六醇磷酸酯的钙镁盐)、高能磷酸化合物和辅酶。磷能加强光合作用和碳水化合物的合成与转运,能促进蛋白质合成,利于体内硝酸的还原与利用,增强豆科作物的固氮量,促进脂肪代谢,还能增强作物的抗旱、抗寒能力。
氮磷钾三大元素中,氮肥使用量居首位,其次就是钾肥,钾在植物生长后期发挥作用,比如结果期,追施钾肥能促进果实膨大,着色和加快成熟,对一些茎秆植物能起到抗倒伏、抗旱和抗病的能力。
钙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元素,不易流动,钙一旦形成钙盐就会在作物体内沉淀下来不能再被作物吸收利用了,大多数钙存在于茎叶中,幼叶少于老叶,叶子多于果实。
氮在作物体内具有较大的移动性,其在作物体内的分布情况,随作物不同生育期及体内的碳、氮代谢而有规律地变化。